郑一仙主任在央视新闻会客厅为送“数字文化”下乡喝彩
(注:张羽是记者,接受提问的有文化部周副部长及财政部和图书馆界领导,这里摘录郑一仙的谈话,标题是新拟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10月03日
张 羽:刚才周部长已经跟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工程的宏观的情况,这个工程到底建设得怎么样,给老百姓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福建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的主任郑一仙,欢迎您郑主任。在实行这个工程之前,福建还算富裕地区了,农村这个文化设施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郑一仙:第一个事例,我们通过这个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在一些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他们原来是享受不到这些藏书量丰富的大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但通过这个共享工程的建设,他们现在很容易地就能够享受到这块服务文化系统里头这个大量的丰富多彩的一些文艺演出的节目、录像,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那些东西,你不到一个大城市,或者不到那个剧场里头你看不到,大家都很羡慕,说你们在什么中心城市,你们享受了那么高雅的艺术,但我在很边远的地方看不到。
张 羽:现在能看到吗?
郑一仙:现在能看到。
张 羽:真能看到? 郑一仙:真能看到。现在你喜欢看的我就可以提供给你。
张 羽:它是通过大屏幕放出来?
郑一仙:通过大屏幕,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一个大屏幕,大家在那边边摇着扇子,你就可以看。整个一个黄金周期间,我们那个馆长自己掏腰包,下去为各个村的老百姓巡回放映,五一黄金周都不休息,因为太受欢迎了。我们这个省级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有一次跟他一起到他下面,离镇里头还有20公里的一个叫龙新村,那天晚上全村男女老少跟过节似的,大家涌到村长的家门口,因为在村长家门口放这个采茶灯,闽西歌舞采茶灯,大家跟过节一样,那个村长很腼腆,他说我就希望你们多来,希望你们常来,这是最基层群众的反映。
张 羽:周部长、郑主任,我在衡量这个工程的时候,作为一个外行人,或者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在想,第一,有用没用,刚才郑主任实际已经回答了,很有用,老百姓很欢迎;第二,方便不方便,老百姓能不能很轻易地取得这样的信息,刚才也讲到,现在在福建省已经到了村里了是吧,是所有的村都能覆盖吗?
周和平:只要有了设备,一般具备是三个一,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一个幕布就可以达到,它是网络已经接上,这个信息就可以使用。
张 羽:第三个我觉得对农民朋友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贵不贵,享受这样的服务要不要钱? 郑一仙:这个完全是政府买单的,因为它定位就定在公益性的运作,所以不允许向农民群众收费。
(老大整理)
评论